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和内在要求。阿坝州在加快推进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1231”工作思路,把握一个中心,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中心;遵循两个原则,即工作做实、效果要好;突出三个要求,即整体工作稳步推进,重点工作凝心聚力,特色工作创新创意;凸显一个效果,即精神文明建设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凸显。全州上下以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为目标,强化阵地促实效、创新载体提水平,文明新风遍城乡、文明硕果缀满枝,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促共赢、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一朵朵芳香馥郁的文明之花,正为美丽的雪域高原更添无限魅力。
从领导到基层——强化阵地促实效
近年来,阿坝州委为进一步落实好省委治藏工作思路,建设美丽乡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凝聚民心,先后在阿坝州乡、镇、村开展了“三百”工程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双同,感恩教育”活动、“千村同唱感恩歌”,在牧区开展了“人草畜”三配套建设、“牧民新村建设”、“四改两建、移风易俗”、“牧民定居,帐篷新生活”等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在物质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人民群众精神需求不断增加。对此,阿坝州精神文明办以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依法治州、治县、治村为抓手,将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和谐富裕幸福新农村的愿景相统一,因地制宜提出了在全州开展“孝为先、善为上、和为贵”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农村践行以实现“三个倡导”做出了示范和表率,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服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
特别是今年以来,州委主要领导、文明委主任亲自召开精神文明工作会,提出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思路、理念,并就如何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提出“抓住一个根本、理清四条主线”的明确要求。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明委副主任亲自召集成员单位安排、部署、学习领会要求。州文明办拟定工作方案,提出了“把握一个中心、遵循两个原则、突出三个要求、凸显一个效果”的阿坝州精神文明建设“1231”工作思路,广泛征求意见后,下发阿坝州。各县围绕阿坝州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安排部署,结合各县实际,形成了彰显地域特色、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方案。以此统一各级对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认识,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催生效果。
从传统到革新——创新载体提水平
从外观上美化环境,从内心上净化心灵。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的却是精神文明工作的精髓。但是,精神文明工作是一个“细致活”,它没有象“国民生产总值”、GDP等有数据、有刻度和增减量。精神文明顾名思义,都知道它是形而上的,摸不着看不见。但它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稳定却有着不可估量的客观影响力。那么,到底什么是精神文明呢?精神文明工作具体包括哪些内涵呢?这些问题,别说是普通老百姓,包括一些干部也不一定能准确的理解并把握。
阿坝州精神文明办在阿坝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精神文明办的关心指导下,大力创新载体和形式,因地制宜,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髓、要求与普通老百姓的文化传统和地域习俗结合起来,把各民族共同认可的24孝文化在村庄中旗帜鲜明地树立起来,大推孝道之人,大帮孝道之户,大扬孝道之风。广泛开展了孝顺媳妇(女婿)、身边善人、和谐庭院等的评选表彰活动,以此涵养村风民风,弘扬正气。村子里涌现出了一批诸如 “大金川河谷最美女儿”、“最美小金人”等孝道之人;在全州农村开展了破除“行路难、用水难、上学难”等七难活动,全州实行15年义务教育,为人民群众“既有好日子、又有好房子、还有好身子”、“物质富足、精神富裕”的三好两富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以“孝、善、和”文化为主题,在村一级安装覆盖全村的广播,每天播出感人的美德故事,每周播出一次涉及县内或村上的道德故事。编印村级美德文化读本,以通俗的图文让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传统美德故事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阿坝州各地立足培育乡土文化人才,用群众文化的有效载体激活群众文化的主体。引导农村民间文化成长,挖掘蕴藏在农村的特色文化,激励大批乡土文化人才脱颖而出,使他们由台下走到台上,由观众变为演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题材,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创作积极健康、清新质朴、乡土气息浓郁、贴近农民生活、具有独特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作品,将“小舞台”变成“大世界”,突出“农民写、写农民、农民演、农民看”的主题,把戏台搭到农民的家门口。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农民思想情操,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精神文明的熏陶。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宣传“三个倡导”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借用日常语言和民间文化,努力使其通俗、易懂、易学、易会,以使不同文化程度的广大农民理解和领会,便于口口相传。在乡镇综合文化站、休闲广场等场所,通过文化墙、展览、锅庄、小品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传统文化走进学校,使传统美德从娃娃抓起。传统文化走进生活,使传统美德成为习惯,传统文化走进庙堂,使传统美德成为青史。
如今,“孝、善、和”已然成为一种家风,一种时尚。老人宣扬家风,子女继承家风,孙辈顺受家风,兄弟姊妹比赛家风。中央提出的“三个倡导”与本土传统文化在农村得以相融共生,乡风、民风更加淳朴,美丽乡村建设画卷基本绘就。
从自发到自觉——文明新风遍城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我们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阿坝县通过开展乡村运动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传播正能量,活动中涌现出的诚实守信等道德模范事迹在中央电视台、中新社、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小金县在全县开展“最美小金人”评选,并将其打造成弘扬传播正能量品牌;金川着力打造“孝德金川”,以此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转化为社会普遍遵循的规范准则,引导全县上下树立法治思维、和谐理念、感恩情怀,让“孝为先、善为上、和为贵”成为金川人的家风导向、时尚追求。若尔盖县立足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整理、弘扬、开发民间文化、红色文化,依托草原艺术团在乡村开展巡演,满足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红原县以机场开通为契机,创新开展草原文明新走廊建设;理县、茂县、九寨沟通过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丰富群众文化节日活动,九寨沟“月月主题文化”以成为九寨沟文化品牌;黑水县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黑水民兵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州,“孝、善、和”正在成为广大农村群众的价值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在成为农村群众判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的价值取向;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善行义举层出不穷,尚善、扬善、乐善、从善之风,吹遍阿坝大地。
从创建到践行——文明硕果缀满枝
金川县德胜村历史遗留问题多,过去干群关系差、两委凝聚力弱,“刁民”多,是典型的“上访村”。村民们开会吵架、无事酗酒成家常便饭,不少村民是“有知名度”的“上访专业户”。活动开展以来,村民渐渐意识到了差距,并形成共识——唯有摘掉“问题村”的帽子,才有立村兴村的根本出路。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紧紧围绕“三个倡导”,宣传政策、增强沟通、广纳民意、表彰先进、调整产业、发展经济,并树立“孝为先、善为上、和为贵”中华传统美德榜样,村局面逐步得到改善:德胜村老年协会的老人们将“出门笑脸多一点,对晚辈和善一点,要求少一点,对子女关心多一点,对错误宽容一点”作为自己的行为要求,还自编自演弘扬“孝、善、和”中华传统美德快板节目。马尔康县通过“县—(乡)镇—村(社区)—网格”为骨架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搭建起传递社情民意,推进各方面工作的快速通道;金川县通过扎实开展“五讲”,切实践行“十个一”等活动形式,大力宣传典型,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金川人民的道德新风;汶川县重点将灾后重建成果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期党性教育基地,建成120多个教育展示点,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厚德感恩”汶川精神进一步彰显;壤塘县通过组建“藏戏团”,广泛进行巡演、公演等方式,加大对藏戏的挖掘、打造、保护和宣传,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壤塘特有的文化品牌;松潘县把握旅游优势条件,以“千里文明走廊”创建为载体,突出古城文化元素,把古城人文魅力和多元文化融入文艺作品创作中,推出大型民族歌舞剧《天地松州》,创新了松潘对外宣传,深受群众与游客普遍好评。其他各县也立足县域特色,通过不同的宣传方式和载体,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让社会正能量得到广泛传播,社会道德新风尚进一步形成。
从星火到燎原——文明之花开得艳
文明总是和时代、社会、阶级紧密结合。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及政治保障、法律保障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人类历史上新型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特征。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互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我们不仅要用精神文明建设来引导、促进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逐步形成,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念来检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
从阿坝好人到孝德金川,从乡村少年宫到道德大讲堂,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到“草原文明新走廊”……全州精神文明工作从创建到践行,基本上做到了一县一活动,县县有特色,而这些活动和特色的轴心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彰显的都是雪域高原的精神和气质,奏团结之歌,扬浩然之气,击奋进之鼓,精神文明工作从星火到燎原,一幅幅富裕文明和谐的壮丽画卷,正在川西北高原上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