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变艺术 成都市民参与科普宣传活动迎“世界地球日”2015年04月 作者:罗园 来源:四川文明网 责任编辑:xwpxxw
简介: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作为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期通过活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
内容: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作为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期通过活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4月18日下午,在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4.22地球日”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宣传活动在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举行。 活动分为“垃圾正确投”“垃圾去哪儿走迷宫”“环保拼拼拼”“垃圾敲敲敲”等多个板块。参与活动的朋友可拿到一张指南卡,通过参与不同环节活动集齐一定数量的印章,换取礼品,在轻松愉快的环保科普活动中,参与到垃圾分类,树立环保意识。在现场,不少家庭全员出动,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 垃圾变艺术 市民体验创作乐趣 活动现场,处处展现出艺术氛围。生活中的啤酒瓶,通过青年艺术家陈伟才和市民们的创作变成了艺术品。各种啤酒瓶加入一定量的液体后,组合在一起竟能演奏出和谐的旋律。生活中的废旧油漆桶、塑料桶、蒸锅等,也在志愿者们的摆弄下,变成了架子鼓。 成都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陈馨怡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以啤酒瓶为乐器,演奏出了《两只老虎》。“原来啤酒瓶也能演奏出那么棒的乐曲!”她欣喜地告诉记者,以前她从来不知道家里废旧的啤酒瓶还能作为一种乐器,在这次活动中她学会了很多废物利用的知识。 垃圾变游戏 环保知识轻松学 在现场,除了能参与以垃圾为原料的艺术品创作,还可以参与到垃圾分类、拼图,以及“垃圾去哪儿”走迷宫游戏。在硬纸壳构成的迷宫内,每个关口都贴上了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相关知识,并告诉人们当垃圾离开后,将被送往哪些地方。 “原来我们只知道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今天带着孩子参加活动,才知道其实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陈女士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大人和孩子们更轻松地学习到了环保知识。 活动服务 社区居民、外国志愿者齐参与 在当天的活动服务中,除了成都部分高校大学生、社区居民作为志愿者参与进来,一些外国志愿者也参与其中。 Marzena是来自波兰的一名志愿者,她将在中国待上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她将和身边的志愿者们一同呼吁公众做好环境保护。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如果在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有助于垃圾的资源利用,减少垃圾被送往填埋场、焚烧发电厂的处理量,降低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罗丹介绍,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艺术的展现,引导公众换个角度看待身边的垃圾,发现它们的价值;同时,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增强市民们的环保意识。 据了解,目前,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还在拍摄关于垃圾分类的纪录片,该片将记录志愿者们寻找废弃物并对其加以创作的过程,并将其清晰呈现出来,使公众更直观地了解到垃圾分类的好处。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友情链接 | 诚聘 | 版权与免责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