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在“接地气”2015年05月 作者:孙学花 来源:四川新闻网 责任编辑:xwpxxw
简介:康定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将围绕创建藏区一流宣传工作为目标,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基层,把更多镜头转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今年,该县紧扣中心工作,服务群众需求,做实基层宣讲,做深宣传报道,做活文艺创作, ...
内容:
康定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将围绕创建藏区一流宣传工作为目标,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基层,把更多镜头转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今年,该县紧扣中心工作,服务群众需求,做实基层宣讲,做深宣传报道,做活文艺创作,构建基层宣讲“大格局”,加大品牌宣传“策划力”,扩大舆论导向“覆盖面”,增加精品力作“创新力”,提升文明创建“文明度”,为统筹推进四化联动、灾后重建、民生改善、依法治县、从严治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宣传模式多样化。树立大宣教工作理念,形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广泛开展广播电视、报刊图书、文化活动、普法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寺庙、进学校。整合结对认亲、支部共建等宣教力量,发现、培训、使用好宣讲人员,抓住群众集中时机,变正襟危坐的“开会式”宣讲为台上台下互动的“开心式”、“脱口秀”宣讲,让群众在娱乐中受教育。结合灾后重建项目和惠民工程实施、惠民资金发放,乡镇部门要向群众讲清项目的出处、资金的来源,增强群众的感恩意识。在佛事活动前由干部讲政策,佛事活动中由高僧大德讲法规。在送文艺、科技、卫生、法律、电影下乡活动中开展宣传教育,在文化活动前集中半小时用藏汉双语宣讲政策法规。 举办“康定故事”巡讲,通过电视、报刊、网络、手机报、微信微博等媒体和群众会广泛宣传典型,在全社会引领良好道德风尚。 发挥梯级式宣传的作用,“牵头性”宣传,牵头县级宣讲团和特色宣讲队组建、培训、宣讲工作,围绕重点工作、重要活动、重大节庆、重点产业策划宣传主题抓好落实;“推动性”宣传,配合做好党风廉政、基层党建、依法治县等专项宣传;“支持性”宣传,指导协调各部门开展群众宣传,并严格督查考评。 采取干部讲政策、群众讲身边事的形式,推动政策法规宣讲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寺庙。借助州民干校、州党校师资力量,整合统战、宗教、政法、司法、党校、信访等部门力量健全藏汉双语宣讲团,制定全县群众宣传教育计划和藏汉双语进寺庙宣讲计划,实施好“藏汉双语宣讲445工程”,县宣讲团每年完成入乡进村进寺群众集中宣讲50场;县委宣传部每季度编印一期《群众宣传教育指南》,指导督促乡镇部门开展群众宣传教育。落实乡(镇)、街道在群众宣传教育中的责任,制定群众宣传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村(社区)群众宣教活动落实情况;组织乡镇干部、派出所、司法所、联系单位等成立政策法规宣讲队,每半年到村、寺庙、学校开展一次群众性专题集中宣讲。落实村两委责任,整合包村干部、结对认亲干部、共建共创支部力量,开好每季度一次群众会(故事会),开展好每月一场电影、读报日等群众宣教活动,管好用好村级文化活动室。 继续推进康定电视台提档升级,坚持“政治立台、精品兴台、文化活台”,强化导向管理,办优办精自办节目,策划开办少儿栏目,做好“提升执行力、康定在行动”主题宣传,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注重曝光典型,推进反腐倡廉。落实广电发展保障措施,成立折东折西记者站,逐步完成高清平台建设,建好启用虚拟演播厅,全面提升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高度重视广播电视覆盖,完成68个点的州县广播电视地面数字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完成866套“村村通”进寺庙工程设备发放安装;扩大应急广播“村村响”项目覆盖面;完成有线网络“模改数”及有线网络传输拓展更新。全力推进“三网融合”,加强康定电视台节目同移动电信等企业IPTV的合作,提高康定电视台覆盖范围。完成营官、折多塘固定电影放映点建设,完成21个乡镇电影放映设备采购安装,做实“一月一村一场电影”。健全完善农家书屋、乡村文化活动室、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兴媒体,运行康定新闻网,依托康定新闻网开设康定网络电视台,依托知名网站链接,提升网站信息量、关注度、点击率。进一步规范《康定手机报》、康定宣传微信微博,丰富内容,提升质量,逐步向农牧民群众免费发送,扩大宣传效应。 拓展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宣传渠道,确保全年在中省州主流媒体刊载稿件1500篇(条)。围绕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要节庆,结合灾后重建、撤县设市、四月八转山会、情歌节,充分借力中省州主流媒体,积极谋划品牌外宣活动,组织策划“中省媒体灾区行”、“震后这一年”、“驻华使节进康定”、“江门侨胞进康定”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努力打造外宣精品,扩大康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互联网和手机信息监督管理,推动“外在管网”向“内在治网”转变,大力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实施网络身份实名注册认证,严打散布谣言行为,积极培育文明理性、和谐健康的网络社会舆论环境。整合宣传、公安力量,成立县互联网领导小组及县网信办,落实编制、经费、设备,理顺工作机制,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和工作通联,抓好舆论阵地“建管用”,及时处置涉康涉藏负面舆情。解决县网络舆情中心经费设备,加强网评员队伍建设培训。 精神文明建设措施实。以创建“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为重点,推进文明村镇、文明社区、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创建,完成折多塘、营官村“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试点启动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挂牌表彰一批生态文明示范村、拥军爱民模范村、旅游示范样板村。实行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加强文明单位复查,建立能上能下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文明单位“一票否决”,不断提升文明创建水平。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指导,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推进寺庙精神文明创建,开展“争创和谐寺庙、争做文明僧人”活动,大力宣传和谐寺庙及爱国爱教僧尼典型事迹,弘扬新风正气。 办好“父母家长学校”,形成家校联动长效机制。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学习“美德少年”系列活动,深化“少年强·中国强”、“国学经典诵读”、“汉字听写大赛”、“我们的节日”、“小手拉大手”等主题实践活动。推进积极健康向上、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启动城区学校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建设,完成姑咱小学少年宫建设。狠抓学校环境安全治理和文化市场整治监管,扎实推进“警校共育”,努力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深化法律进学校工作,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培育知法懂法守法新人。 坚持文化为民惠民,大力实施文化发展繁荣计划,积极推出精品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友情链接 | 诚聘 | 版权与免责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