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中国新闻培训网
当前位置:四川首页 >> 四川要闻 >> 关于突发事件中的网络媒体应对

关于突发事件中的网络媒体应对

2012年11月  作者:欧阳辉澜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z_g_l
简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新闻理念和人员、技术等条件的日渐成熟,网络媒体在内容经营上已经不再满足于做传统媒体的“二道贩子”,而是在原创的道路上开始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其中,突发事件的网络报道,已成为网 ...
内容: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新闻理念和人员、技术等条件的日渐成熟,网络媒体在内容经营上已经不再满足于做传统媒体的“二道贩子”,而是在原创的道路上开始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其中,突发事件的网络报道,已成为网络媒体涉足最深、开拓最广的原创内容领域之一。
  所谓突发事件,指人们难以预测或未能预测而突然发生的某种客观情况或事件。这当中有天灾:如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突如其来的汶川、玉树大地震;也有人祸:如南京7•28爆燃事件、上海11•15特大火灾等。此外,还有各种群体性事件、重大案件等。这些突发事件,考验着媒体的应对能力。
  由于具有快速及时、多媒体、信息海量、互动交流等特点,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占尽优势。但是,也正是因为上述特点,使得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当中存在着各类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因为一味抢快而导致报道失真,因为头绪繁多而导致报道混乱,因为网民互动而导致舆论引导失控。只有攻克这三大难题,真正突破这“三重门”,网络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才能真正得到网民和主管部门的认可,真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真正为网络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提高增添砝码。
  突破第一重门,做到“快而不错”
  突发事件报道的各类要素当中,“快”无疑极具价值。的确,3G、微博、QQ等即时传输技术和载体的出现,使得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占尽先机。然而,正是在这种追求时效性的利益驱动之下,突发事件报道另一个更具价值的要素——“真实”被很多网络媒体忽略了。在这方面,网络媒体也有过不少深刻的教训:2003年3月29日,某日报网站抢先爆料:CNN报道比尔•盖茨在洛杉矶被暗杀身亡。国内许多网络媒体纷纷转载,后经查证,这条“爆炸新闻”只不过是一则愚人节的恶作剧;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与俄罗斯的女排决赛还没结束,某门户网站就写出了《女排姑娘奋战不敌俄罗斯 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的错误新闻;2010年7月28日南京栖霞区发生爆燃事件,某门户网站当天上午即快速制作了专题进行报道,然而在事实未核实的情况下,专题的大标题一改再改,先是“南京一中石化加油站爆炸”,后又改成“南京一液化气厂发生爆炸”,这与真实情况都不符合,原本想“以快致胜”,却落得个“因快出错”。
  出现上述种种“乌龙”报道,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当突发事件发生之后,QQ群、贴吧、论坛、博客、微博等社区空间会在第一时间汇集各种图文信息,但这些信息都是零星分散、个人体验,甚至是揣测臆造、道听途说,并不具有权威性,而一些网络媒体在一味求快的利益驱动之下,既没有求证信息的出处,也没有向相关部门进行采访,就轻易把一条帖子、博文作为网站的正式新闻发布;其二,某些网络编辑自身新闻业务素质不高,或是不等事件结果确认就急忙发稿,或是在突发事件的稿件编辑(尤其是标题制作)上曲解事实真相,因为贪快或追求轰动效应而导致新闻失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网络新闻概莫能外,尤其在突发事件报道领域,事实、细节、数字的真实与否事关重大,真实的报道可以起到肃清谣言、稳定人心的作用,同时也能凸现网络媒体的权威地位,而一旦出现假新闻,不但造成人心浮动,影响社会稳定,网络媒体的形象也为之受损。因此,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网络媒体要充分把握好快和慢、时效性和真实性之间的辩证统一。
  为杜绝因快而错、因快而假的现象,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一定要树立“求快更要求真求实”的原则,建立“突发事件采编发稿审核机制”:首先,当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在网络上开始蔓延时,网站编辑应迅速与事件当事方、相关主管部门取得联系,第一时间确认事件概况,在得到相关部门认可后,可先以快讯的方式发布;其次,网络媒体在派出记者奔赴现场采访时,应以见闻、图片、视频的方式进行客观描述,对未经证实的数字、起因等不擅自报道、解释;其三,先审核后发稿,由网站相关负责人专门对突发事件类新闻进行把关;其四,建立多渠道的监督体系,如开设投诉专区,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等,接受网民对不实报道的监督和投诉;最后,还要建立“消错机制”,倘若假新闻发出,一经发现,网站应迅速澄清事实,并要求转载假新闻的所有网站迅速删除,将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突破第二重门,做到“多而不乱”
  每到突发事件发生之时,网络媒体投入的报道兵力最多,报道信息更新量最大,报道的体裁、形式、手段也最丰富。如此密集、复杂的报道形式,如果梳理不当,准备不充分,往往造成不少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到来之时手忙脚乱,出现内容与技术脱节、前后方的对接不畅、报道内容混杂、报道效果无法实现最大化等问题。
  网络媒体报道的海量和多样化并不等同于无序,反之,如果能以新闻为中心,打造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突发事件报道互动平台,既能将所有内容集中编辑并板块化分类,实现信息的优化重组,又能在表达和交流上满足网友阅读、倾诉的需求。而这样一个平台的打造,则需要内容技术两条线、前方后方两条线来共同协作完成。
  内容与技术两条线:从内容上来说,网络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既有文字、图片报道,又有音频、视频、动画、图表;既有消息、通讯、特写、评论,又有现场连线、交互式访谈、背景资料、实用信息。如何在最短暂的时间内,将如此复杂的报道阵势梳理清楚,这需要一个完整的专题来将上述内容进行分门别类、有效呈现。因此,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快速制作一个相应的专题,不但有利于将所有相关的信息合理清晰、快速及时地安排到位,也便于受众的信息获取,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自主选择信息。
  为了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尽快地将专题制作出来,需要技术提前做好专题模板。所谓模板,是指已经做好的网页框架,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以栏目划分,在网页上的区域和表现样式预先设定好,一旦使用网页编辑软件在相应区域输入内容,可以迅速、灵活地生成页面。此外,一些用于解释突发事件的示意图、Flash模拟动画等多媒体,也需要技术人员和美术编辑用最快的速度设计制作出来。
  在内容与技术的共同架构下,快速响应突发事件的网络专题报道才能成为现实。南京“7•28”爆燃事件发生不到一个小时,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门户网均推出了各自的“爆燃专题”,最新的灾情、救灾消息、相关解释、背景资料等内容分门别类滚动播发,文字、图片、视频、网友互动有机整合,将一场突发事件及时、立体地呈现在网络之上。如果没有内容和技术的日常储备和快速反应,这是很难做到的。
  前方后方两条线: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网络媒体会在第一时间派记者赶赴现场,力求将现场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网上。而突发事件现场情况复杂多变,如果准备不充分、前方后方配合不当,将会导致信息发布滞后、内容整合混乱,网民最迫切想要获取的信息不能第一时间呈现。为此,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前后方采访呼应机制。
  首先,对于奔赴一线的记者而言,采访设备的准备至关重要。与传统媒体记者分工清晰不同,网络媒体的记者是文字、摄影、摄像一肩挑,他们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记录现场情况,并第一时间将正在发生的事件通过彩信、网络等方式发送,这就需要记者对摄影机、摄像机、录音笔等图像视音频采集器材做到运用熟练。此外,还要准备针对移动、联通、电信等不同运营商的移动通讯设备,以确保前后方信息传输流畅,如及时通过3G上网将采集的图像视音频发回网站等。
  其次,前方记者采集到的大量信息及时发回网站后,后方编辑需安排一个专门小组,按照预设的流程进行快速响应处理。如前方记者通过手机播报现场情况,后方由文字编辑速录、编辑,并转化为新闻稿件;前方记者发回的图片、视频,由后方的图片编辑、视频编辑负责整理、剪辑,并导入预先制作好的专题当中。这样,前方鲜活而快速的报道就能高效、顺利、有序地发布,充分调动起网友的感官,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2009年6月5日8时许,成都一辆公交车起火燃烧,当场造成25人遇难的重大事故,四川在线网站采编力量当天全面出击,采用图文滚动、视频直播等形式,及时、准确、客观地对事件进行报道,成为网络媒体成功报道突发事件的一起成功案例。
  突破第三重门,做到“帮忙而不添堵”
  互动是网络媒体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突发事件的应对当中,有效引导网友参与互动、把握好舆论导向,其重要性不亚于事件的新闻报道,原因就在于网络媒体自身的新闻报道属于完全可控范围,而对参与互动的无数网民的控制,难度就要大很多。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网友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各种言论,其中不乏积极的看法和观点,但也有些则是毫无根据的猜测、宣泄个人情绪,甚至发表一些不负责任、不符实际的虚假信息,如果网络媒体对此类错误的舆论引导不当任其蔓延,则会导致人心惶惶、危机加剧,使得整个突发事件的处置更加困难和复杂。
  由此可见,网络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不仅是满足公众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有的知情权,而且还具有释疑解惑、安抚民心、引导舆论和上下沟通等功能,需要网络媒体在引导网民互动上更加全面、细致、公开,并将正面的舆论引导与新闻报道有效结合起来,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形成社会合力、提升媒体形象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当中对舆论的正面引导,可以通过以下五项工作来进行整合推进。
  一、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稳定人心,澄清谣言,把握舆论主动权。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最关心的内容大多是伤亡人数、事故原因、事故影响、处置措施等等,此时,网络媒体应当仁不让地占据“信息制高点”的位置,在获得权威的信息后,通过新闻、直播、社区、博客、微博、手机报等渠道进行快速发布,赢得舆论控制的主动权。“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发生后,网上各类传言沸沸扬扬,四川在线除了发布客观报道的快讯外,网站当天中午及时采写发布省委书记、省长对此事作出的重要指示,当日,网站对成都市政府就此事件召开的两次新闻发布会进行了视频直播,才使公众的情绪趋于平稳。
  二、严密封堵社区有害信息,对舆论进行组织引导。突发事件一经爆发,质疑、恐慌、愤恨等情绪会迅速蔓延,论坛、跟帖里众口纷纭,民意异常活跃。此时,对论坛管理者而言,面对汹涌而至的网帖,不但要“封堵”,更要“组织”。一方面,需要论坛管理者能迅速判断出帖子当中夸大、不实的虚假信息和煽风点火、制造混乱的有害信息,并及时删除、封堵;一方面,还需要论坛管理者能因势利导,对具备正面引导效应的舆论进行推荐和强化。汶川大地震后,针对社会信息混乱、民心动摇的情况,人民网、中国网等20多家网络媒体倡议发起“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杜绝虚假信息,共建诚信网络”的自律行动,活动上线第一天,响应的网站就超过了200家。
  三、组织原创时评、言论,发出“网站自己的声音”。在突发事件状态之下,受众不知所措,思路需要理清,情绪需要抚平,这时候,一篇深刻、理性、观点鲜明的评论往往能够起到拨云见日的效果,让网民回归理性和冷静。组织此类评论,既可以由网站资深记者编辑操刀,更可以利用民间舆论,在重大问题上组织网友发表一些引导舆论的评论,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2008年的冰冻雪灾中,南京龙虎网发动社区资深网民发布了《南京大雪考验了谁?》、《南京大雪中的感动与气愤》等帖文,从不同角度对大雪之下城市的各种现象进行了理性和积极的探讨,强调互帮互助、共渡难关,让大雪之下的论坛中涌动着一股理性、温情的暖流。
  四、邀请相关领导和权威专家网上访谈,释疑解惑。突发事件下的网民尤其需要得到与政府部门和权威专家对话的机会,因此,网络媒体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条件,在政府部门和网民之间搭建一个直接对话的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平台,网民不再是在论坛里“自言自语”、“无人过问”,他们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和解决,不但融合了政府与百姓的关系,也增强了网民对网站的信任。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北京也有震感,网上流传说12日晚北京会发生大地震,弄得人心惶惶,及时邀请地震专家网上访谈,发布北京不会突发地震的权威消息,有效地稳定了人心。
  五、善用移动新媒体,用微博、短信、手机报等进行正面引导。在“移动阅读”风行的当下,运用微博、短信、手机报等移动新媒体来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和舆情引导,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首先,移动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和网站无法实现的“随时随地阅读”的功能,特别适用于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及时更新;其次,移动新媒体尤其是微博,有着无与伦比的互动传播、聚集人气的功能,特别适用于突发事件当中帮人、救人、捐助等组织。2010年上海11•15火灾发生1小时的时间里,仅仅通过微博获悉火灾发生的网友达到数万。在火灾后“头七”这一天,由于事先做了预告和组织,各家媒体的微博几乎成为市民自发前往胶州路火灾现场哀悼的直播点,网友记录自己前往悼念的帖子照片不断上传,从清晨一直持续到午夜,充分体现了微博信息传播、聚合的速度和能力。
 

热点 . . .

离成都最近的春天 走进幸福城市——西昌
离成都最近的春天 走进幸福城市——西昌
陈朝先会见四川省网络舆情中心主任杨全新
陈朝先会见四川省网络舆情中心主任杨全新
成都第一峰——西岭雪山
成都第一峰——西岭雪山
阿坝若尔盖:中国最美的湿地
阿坝若尔盖:中国最美的湿地

最新 . . .

· 四川省期刊协会线上线下开年会
· 保供稳价保质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战疫情 保出行 云南机场马力全开
· 四川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培训班在成都
· 范长江铜像揭幕仪式在四川内江举行
· 国徽在哪儿法庭就开在哪儿
· 记者手记:我在长宁,平安!
· 媒体融合发展峰会在成都召开
· 四川省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开展
· 弘扬工匠精神 建设技能四川
· 全国环保新媒体联盟成立
· 郑二发师徒书画作品晋京展开幕

相关 . . .

· 四川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
· 离成都最近的春天 走进幸福城市——西昌
· 内江隆昌昨日下午发生3.7级地震 震前1分
· 培训 2012四川“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名单出
· 陈朝先会见四川省网络舆情中心主任杨全新
· 日本电视台在四川拍摄旅游文化纪录片 都
· 成都第一峰——西岭雪山
· 阿坝若尔盖:中国最美的湿地
· 2016年 泸州城市低保450元人均医疗救助
· 电影《一球定乾坤》在攀枝花开机拍摄
二维码 二维码                              友情链接 | 诚聘 | 版权与免责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不良信息举报:010-85894419   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