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中国新闻培训网
当前位置:四川首页 >> 四川要闻 >> 四川省社科院李后强:宣传工作要把握好“度”

四川省社科院李后强:宣传工作要把握好“度”

2012年12月  作者:李后强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责任编辑:中国新闻成都培训
简介: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如果不把握好度,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新闻媒体作为宣传主阵地,正面报道党的政策方针,积极反映社会主流意识,给读者积极向上和催人奋进的正能量。但如果宣传失“度”,可能带来对 ...
内容: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如果不把握好度,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新闻媒体作为宣传主阵地,正面报道党的政策方针,积极反映社会主流意识,给读者积极向上和催人奋进的正能量。但如果宣传失“度”,可能带来对成绩的夸大,对成就的溢美,对工作的拔高,导致宣传工作的失真失实失效,让宣传工作陷入被动。因此,宣传工作一定要有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要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出发,充分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把握好尺度。

  一、宣传工作谨防“过度”

  当前我国宣传工作存在一个较大问题是时常出现宣传过度现象。比如媒体在树立正面典型时,无限赞美某英雄只顾集体不顾家,只顾工作不顾人,实际就是将英雄形象树立在缺乏应有人性的基础上,读来让人觉得虚假且心寒;又如宣传某领导多次到同一基层单位指导工作,实际说明前几次工作效果不明显,便有了否定领导能力之嫌;还有某台宣传“走基层”,为突出采访的深入细致,大量报道某地非常愚昧落后的一面,实际上就从宏观上削弱了改革开放的成就;如此等等。仔细分析此类宣传有以下三类特点。

  溢美过度夸大形象

  正面报道与积极宣传,从选题立意起就融入了诸多的主观因素,报道者的方向性、目的性都比较明确。事实上,溢美之词与言过其实的报道时常出现在关于地方形象、工作成绩与部分领导的电视专题节目、报刊专题报道中,摆拍的镜头和图片容易给读者造成错觉。原本有质量问题的工程,却被渲染成巨大的建设成就;原本给老百姓送温暖活动,却被突出报道成领导关心群众的高大形象。一些通篇过度渲染的报道,言过其实而且毫无新意的夸赞,还往往会造成大家的反感和排斥。

  虚假宣传断送新闻生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但不少宣传中却包含着成本极其低廉的造假。2010年12月,某记者采写的新闻中,有30余条内容是以家人为采访对象,其中不乏大量正面宣传,如《冰城儿童在话剧院博物馆里“过大年”》、《城里人到乡下办年货成为时尚》等,当新闻当事人被细心的观众“识破”后,宣传内容不仅没有营造出和谐的节日氛围,反而让人觉得滑稽和可笑,更引发广大读者对于记者职业操守以及新闻行业的质疑,造成了正面宣传的负面影响。

  “马屁新闻”适得其反

  在新闻的正面宣传中,无限夸大的正面宣传看似在宣传领导的正面形象,展示领导的发展成果,但是从读者角度来看,这类新闻的价值却有适得其反的效果。一篇《某领导急救落水女童》本末倒置地将在岸上指挥救人的领导作为主角,而真正下河救人的群众则一笔带过,结果新闻成为网友炮轰的目标;事实上,随着读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增加,当媒体把此类新闻再当作吸引读者眼球效应的“法宝”时,“久经考验”的读者已经产生了免疫能力,从而容易对这种新闻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怀疑。媒体的正面报道便会大打折扣,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二、宣传工作如何“适度”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各地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总书记的讲话既朴素又深刻,既平实亲切又充满力量,凸显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肩负历史重任、脚踏实地奋斗的精神风貌。这是一个成功的报道。把握好宣传工作的“度”,要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组织新闻宣传,要充分考虑到事物的正和反、主要和次要、局部和整体以及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新闻传播者应该自觉按照“三贴近”要求,科学分析各种舆情,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基调要平实、亲切、可信,受众才会信服;宣传报道要讲究辩证法,不要拔高,以免造成浮夸。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宣传工作要有全局意识

  “全局意识”是从宏观把握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多层次的、能动的、历史的自觉意识,充分认识、正确理解、认真把握一个时期党和政府工作的总任务、总目标,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形势,把新闻宣传工作置于大局的统率之下,才能服从和服务于大局,才能努力做到“在大局下规划,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在大局下调控”。如某地努力宣传一个人“拯救”了一个麻风病村,客观上就否定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甚至说明当地政府不作为,说明政府不关心群众疾苦,说明政府不如个人,这就是缺乏全局意识的表现。

  传媒环境的大变化,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的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新闻事件置身于更为宏观的时代背景中,从地方发展、国家命运等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扎实开展宣传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宣传工作要做好“三贴近”

  老一辈著名新闻记者穆青在报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采用大量贴近百姓生活的事实作依据,充分展现和印证焦裕禄的光辉事迹,成为新闻采写中的经典。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在辽宁日报做记者时经常深入基层,才能采写出了许多真实反应群众生活的优秀稿件。这启示我们,记者编辑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客观、真实、准确地展现人物特色,也才能让新闻宣传得到群众欢迎。

  传递正能量要留有余地

  传递正能量是新闻媒体不可回避的责任。但在传递正能量的过程中,媒体记者和编辑一定严格把关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应最大程度地减少个人主观情绪,宁可说得不足,也不要说得太满。尤其是在成就性工作报道上应格外注意,不要好大喜功,搞注水浮夸,慎用“跨越”、“辉煌”、“给予高度评价”、“给予充分肯定”等全面性评价的词语,对一些重大工程的开工和竣工的宣传,更要把握分寸,切不可“献礼”而失真。要将党和政府的主张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统一起来,将正面宣传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接受形式统一起来。

  正面宣传不回避舆论监督

  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强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新闻宣传的政府主导,网络媒体的崛起为受众提供了更为及时、丰富的信息来源。因此新闻从业者需要把握好正面宣传与负面监督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展示社会进步的同时,不回避对社会负面现象的监督,努力从负面监督中凸显出正面宣传的价值。

  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宣传工作的开展能为时代发展提供进步力量,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做好各项宣传工作,必须着眼提高科学化水平,不断改进提高,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牢牢把握新闻宣传的“度”,让新闻宣传在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下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导向力量,成为民意、民心、民愿的表达渠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及状况的重要展示窗口。

 

热点 . . .

离成都最近的春天 走进幸福城市——西昌
离成都最近的春天 走进幸福城市——西昌
陈朝先会见四川省网络舆情中心主任杨全新
陈朝先会见四川省网络舆情中心主任杨全新
成都第一峰——西岭雪山
成都第一峰——西岭雪山
阿坝若尔盖:中国最美的湿地
阿坝若尔盖:中国最美的湿地

最新 . . .

· 四川省期刊协会线上线下开年会
· 保供稳价保质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战疫情 保出行 云南机场马力全开
· 四川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培训班在成都
· 范长江铜像揭幕仪式在四川内江举行
· 国徽在哪儿法庭就开在哪儿
· 记者手记:我在长宁,平安!
· 媒体融合发展峰会在成都召开
· 四川省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开展
· 弘扬工匠精神 建设技能四川
· 全国环保新媒体联盟成立
· 郑二发师徒书画作品晋京展开幕

相关 . . .

· 四川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
· 离成都最近的春天 走进幸福城市——西昌
· 内江隆昌昨日下午发生3.7级地震 震前1分
· 培训 2012四川“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名单出
· 陈朝先会见四川省网络舆情中心主任杨全新
· 日本电视台在四川拍摄旅游文化纪录片 都
· 成都第一峰——西岭雪山
· 阿坝若尔盖:中国最美的湿地
· 2016年 泸州城市低保450元人均医疗救助
· 电影《一球定乾坤》在攀枝花开机拍摄
二维码 二维码                              友情链接 | 诚聘 | 版权与免责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不良信息举报:010-85894419   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