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曲艺谋创新——集结“轻骑兵”再现“最成都”2012年12月 作者:张良娟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中国新闻成都培训
简介: 12月25日,由省曲艺研究院创排的大型情景曲艺剧《蜀都风华》在四川锦城艺术宫首演。清音、荷叶、金钱板……这些传承久远的曲种在该剧中“集结”,用各具特色的表演,带领观众在新老成都中穿梭旅行。
...
内容:
12月25日,由省曲艺研究院创排的大型情景曲艺剧《蜀都风华》在四川锦城艺术宫首演。清音、荷叶、金钱板……这些传承久远的曲种在该剧中“集结”,用各具特色的表演,带领观众在新老成都中穿梭旅行。 抓住根源,“最成都”搬上舞台 清晨,湿漉漉的青石板老街上,拉车人、小伙计、商贩、收荒匠相继出现。“破铜烂铁、破鞋、废旧报纸拿来卖……”在收荒匠的叫喊声中,成都的老街开始了新的一天。《蜀都风华》的第一个节目情景表演《老城旧事》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成都街景呈现在观众面前。 紧接着,清音《雨巷》、荷叶《过年》、金钱板《大街小巷》依次上演。舞台上,老成都的风土人情不断变换:一会儿,打着伞的妹子从小巷子里悄然而至;一会儿,茶铺里的烘笼燃起暖意,飘出袅袅茶香;在清脆的金钱板声中,《大街小巷》将成都有趣的地名一一历数,趣味盎然。 《蜀都风华》的总导演马东风告诉记者,整台晚会分为上篇《蜀都岁月》和下篇《蜀都今朝》,将成都过去和现在最具特色的市井生活搬上舞台,让观众在时空穿越中,回味成都的昨天和今天。在下篇《蜀都今朝》中,电脑键盘的敲击声、飞机起降的声音勾勒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漂亮的成都妹儿,在车灯《好吃嘴》里把火锅、川菜等成都美食一一介绍给观众。 这台仅有100分钟的剧目,集结了清音、扬琴、金钱板、荷叶、琵琶弹唱、谐剧等十多种国家级、省级非遗曲种和四川最顶尖的曲艺创作、表演艺术家。此外,巴蜀笑星叮当、“矮冬瓜”林晓东、“胖姐”钟燕萍、笑星闵天浩也都加盟其中。 “通过这台曲艺剧,我想告诉所有观众,尽管时光更替,但文化的根源仍驻扎在我们血液里。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曲艺这门来自民间的艺术都应该也能够与时俱进,为我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永远地弹拨敲打。”马东风说。 瞄准市场,“轻骑兵”集团作战 “四川扬琴《情怀》和车灯《好吃嘴》都已经被央视《我要满堂彩》选中,春节后就准备录制节目。”省曲艺研究院院长陈淳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当晚的演出,中央电视台《我要满堂彩》的编导也特意从北京赶来,坐在台下选节目。“有几个节目在排练过程中就已收到订单。有的要去参加企事业的团拜会,有的要去市州电视台参加节目录制。”陈淳说,曲艺一直都被称作文艺“轻骑兵”,往往都是一个一个节目转战各地。此次之所以要集结省内优秀创作力量创排《蜀都风华》这样一台大型曲艺剧,是希望“轻骑兵”在发挥自己轻便快捷的优势时,也能改变方式进行集团作战。“这台剧目中的优秀节目,既可以像以往一样单独出售和演出,也能够‘整装打包’,以一台晚会的形式进行商业演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此次首演的《蜀都风华》只是最初的版本。“下一步,还要增加对成都未来的畅想,到时候收荒匠喊的就不再是‘废旧电脑、电视机、电冰箱’,而是‘废旧卫星、机器人拿来卖’了。”马东风笑言。 陈淳告诉记者,他们希望《蜀都风华》能够成为自己的“保留剧目”,并打算以这个版本为模型,不断打磨修改,针对不同的市场和观众,推出驻场演出版、旅游版和精品冲奖版等不同版本。“3年后,我们的新剧场就要落成,我们打算让《蜀都风华》驻场演出,让所有观众通过这台曲艺剧,体味到最有成都特色的生活。”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友情链接 | 诚聘 | 版权与免责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