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改善民生看点:就业、公益幼儿园、养老2013年01月 作者: 来源:成都日报 责任编辑:中国新闻成都培训
简介:
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重视和做好民生工作。总的要求是,要朝着“人有普保、劳有应获、学有良教、病有适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的发展愿景,更大规模、更高标准地推进 ...
内容:
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重视和做好民生工作。总的要求是,要朝着“人有普保、劳有应获、学有良教、病有适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的发展愿景,更大规模、更高标准地推进今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力争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 “经济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重视和做好民生工作。”日前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奏响了改善民生最强音。 “民生”二字,犹如一股暖流,在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季里流淌。按照“大投入、广覆盖、高标准、细服务”的要求,更大规模、更高标准地推进今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的举措,在全市各地如火如荼—— 全市首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正式开工;多场专场招聘会将在春节前后轮番登场;市一医院二期门诊将于2月开诊;市妇儿中心医院的新儿科楼即将破土动工;今年之内,每个街道辖区至少有一所二级以上公益性幼儿园;全市将筹建养老床位1.2万张…… 从2012岁末跨入2013年初,各级各部门一如既往把“民生”时刻牢记在心中,时刻紧抓在手上。有所不同的是,围绕着“力争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的目标,“抬高底线”和“提档升级”,成为新的一年成都改善民生工作的“关键词”。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春节前后组织多场专场招聘会 对于找工作的人来说,时间,等不起。1月4日,元旦后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市人力资源市场便举行了2013年首场招聘会。 为了在新一年里实现“开门红”,很多求职者早早地来到这里。 由于事先做了充分发动和宣传,当天到场的70多家企业拿出了1200多个岗位,保洁员、服务员、保安……岗位大多来自服务行业,不少岗位的工资比去年涨了10%左右。 在招聘现场转了一圈后,42岁的王莉便成功应聘了一家火锅店的传菜员,月工资1500元外加提成,春节上班工资额外增加。“有了这份工作,今年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拿到了《上岗通知书》,王莉接连说了几个“满意”。 “这场招聘会下来,和王莉一样,有280多人达成了就业意向。”虽说这已是不错的成绩,但市人力资源市场相关负责人仍然不敢松劲儿。“为了给供需双方搭建平台,除了这些日常招聘会外,在春节前后,我们还精心准备了很多专场招聘会。春节后,还将专门组织苏州等地的外地企业到成都招聘。” 招聘会、送岗上门、对口帮扶……方式丰富多样,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看来,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就业促进条例》,市民再次看到了成都对就业工作的重视与坚持。截至目前,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中,只有成都出台了此类条例,并将“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纳入立法。 就在三天前,从市人社局透露出的消息再次让人对已经开启的2013年充满希望——根据今年的目标,2013年底将确保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重大产业项目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除了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自主创业支持体系,市委经济工作会还提出,今年我市将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保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力争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 扩大公益性幼儿园覆盖面 ——每个街道至少一所二级以上公益性幼儿园 川流不息的蜀都大道旁,闹中取静的一条小巷,传来孩子们清脆的儿歌声。元旦前两天,成都市十二幼儿园蜀都分园正式开园,首批60余名小朋友成为这里的第一批“小主人”。 家门口新增的这所公益性幼儿园,让家住附近的孩子们上学更加方便,也节约了一笔不菲的开销。每个月600元保教费,政府补贴200元,家长只需交400元。 别看收费不高,可是幼儿园的建设,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毫不含糊”。为了把优势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多的市民,作为全市一级幼儿园的成都市第十二幼儿园,派驻7名骨干教师“蹲点”教学。 去年新增的89所公益性幼儿园,为很多家庭带来了“福音”。在2013年,这样惠民之举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向着“学有良教”的努力方向,我市将深入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着力在扩大公益性幼儿园覆盖面、扩大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上下工夫。到年底,我市将力争实现每个街道辖区至少有一所二级以上公益性幼儿园的目标。 新年伊始,有关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的佳音频频传来。 据1月9日的《成都日报》报道,全市各个市管公立医院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以民生为重点,就患者看病就医最突出的问题进一步改革创新。 市三医院增加275张床位,市一医院二期门诊2月开诊,市妇儿中心医院的新儿科楼将破土动工,市五医院将实现自助挂号缴费……各具特色的新年新举,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就是要落实好市委提出的“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和服务能力,让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日前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透露,今年我市推出的民生举措接二连三——除了积极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提档升级,进一步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溯源机制,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的便利度和安全感,还将把发展公交体系作为改善民生的大事来抓,新增2000辆公交车,开通二环路大容量快速公交,提高公交运行的准点率……推动公共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各方都在快马加鞭。 全市筹建养老床位1.2万张 ——中心城区每个街道建成1-2个“微型养老院” 1月11日,成都的室外气温依然徘徊在9℃左右。当记者带着一身寒气,走进年前才开办的成华区府青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时,立即被这里暖融融的气氛所包裹。 或是三三两两地摆着龙门阵,或是围坐在一起打麻将……谈笑风生伴着茶杯里升腾的热气,温暖着整个屋子。 正在看电视的周婆婆告诉记者,她家就住附近,儿女不在的时候就送她过来“托养”,每天吃完晚饭后再回家,每顿饭六七块钱,白天还可以免费休息,“如果住在这里,每个月食宿费1700元左右,方便又实惠。”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养老服务中心,价格缘何如此“亲民”?中心负责人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养老服务中心由政府主导建立,同时政府部门还落实其他优惠政策,比如提供场地、对每个床位给予资金补助等等。 现在,这种颇受老年人欢迎的“微型养老院”,正在全市大力推广。据市民政局介绍,今年,全市中心城区每个街道辖区至少建成1-2个类似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如此大力度的扶持,源于成都对“应对老龄化趋势、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视。当然,举措远不止于此。 根据2012年12月19日的《成都日报》报道,全市首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已在双流开工。2013年底前,我市通过公建民营的形式,将在包括双流县在内的二圈层的6个区县规划建设6个经济型标准化养老机构。 市民政局透露:围绕市委提出的“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工作”,“推动公共服务体系提档升级”的要求,今年全市将筹建养老床位1.2万张,进一步缓解养老床位的供需矛盾,其中8200张由社会资本投资筹建。 为了如期完成这一目标,就在记者采访该组稿件时,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正对目前已有的社会化养老项目加紧梳理、跟踪,从而促进一些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带动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友情链接 | 诚聘 | 版权与免责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