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中国新闻培训网
当前位置:四川首页 >> 四川要闻 >> 给林丹当“手替”的摄影师是成都人

给林丹当“手替”的摄影师是成都人

2016年01月  作者: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xwpxxw
简介:上周,奥运冠军林丹的一组照片在网上很火,帅气的丹哥为某品牌拍摄广告,犀利扣杀和灵巧鱼跃,那身段、身材和颜值,配合得那叫一个完美。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拍摄过程中,和林丹对打、给他喂球甚至当“手替”特 ...
内容:

上周,奥运冠军林丹的一组照片在网上很火,帅气的丹哥为某品牌拍摄广告,犀利扣杀和灵巧鱼跃,那身段、身材和颜值,配合得那叫一个完美。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拍摄过程中,和林丹对打、给他喂球甚至当手替特写的人,不是世界冠军、也不是国字号的球员,甚至连省字号的队伍都没进过,居然只是一位业余爱好者!

羽毛球在体育圈里算手艺活儿,技术、体力、战术和经验,要求都相当高,而且高手和新手就像隔了座泰山,世界上很多职业选手终其一生都无法赢林丹一局。所以,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之间,可以说隔了一座珠峰。

踏破珠峰鸿沟的这位业余爱好者名叫刘瑾,成都人,自己的职业是一名摄影师,曾在法新社做摄影记者,去过阿富汗,去过伊拉克,拍过奥运会、拍过苏迪曼,江湖人称瑾师。换做网上那句老话,摄影记者里,羽毛球打得最好的人是他,当然,他也是世界上最会拍羽毛球照片的人。

摄影记者球痴一个

拍照时,爱在场边发杂音

认识刘瑾的人都知道,他曾经是一位球疯子,作为法新社摄影记者,让他有足够多的时间和机会坐在顶尖羽毛球选手的身边,一边看比赛,一边拍比赛。如果不拍照的话,我看比赛都会看入神,而拍照过程中,刘瑾的那种陶醉和沉浸,让人难以想象,只能说,如果一个不熟悉的同行坐在他身边工作,会觉得刘瑾很精分

其实拍羽毛球对我来说,太简单了,因为我懂球、懂战术,也比较了解大部分球员的习惯,所以我经常都会在脑袋里有一个预判,会知道选手下一个动作、球的下一个位置,然后镜头一直跟到走,很容易拍到好的照片。跟的比赛多了,拍的队员熟悉了,就连林丹这样的顶尖球员,刘瑾也能经常猜到他的下一个动作、下一个战术。比如我预判到林丹要搓球,镜头就跟过去了,结果他真的搓了,和我预判一致,我就会忍不住喊一声巴适,也算是给自己的一个肯定和鼓励。当然,这些自嗨的叫声音量很小,根本不足以影响球员。有时候,摄影师刘瑾还会客串一把评论员,跟身边的同行讲解一些技术,你看,刚刚那个球他咋个没打到呢?因为他太着急了,打到毛毛上去了,没有打到球头。

可以准确预判球员和球的下一个动作,其实已经足够拍出很好的照片了,但刘瑾还不满足。我自己的理解是,像羽毛球这种有表演性的项目,我会更倾向于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举一个例子,林李大战的时候,如果李宗伟在网前放一个小球,林丹肯定要扑,我就希望自己的照片里面可以同时拍到他们两个人的表情、动作,然后来展现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偶尔,心情好,刘瑾也会拍摄一些花絮特写,比如,林丹甩汗、汗水连成的抛物线,或者球员抹滑石粉的瞬间。

这些有味道、有张力的羽毛球照片,经常刊登在世界各大主流英文媒体的体育版头条,也会登上亚运会、奥运会等权威大赛会刊的封面。

战地采访也玩一把

下飞机,先和阿富汗朋友打球

刘瑾的另一个幸运是,作为摄影记者,他深入过战地前线,当过无数记者梦想的战地记者,而让他最难忘的是,在阿富汗战争期间,居然打了一场羽毛球。

当时我们是去一个美军基地,在直升机上的时候,我就看到下面有几个人在打羽毛球,心头还有点高兴,想到,安逸,这儿还有人打球嗦

下了飞机,刘瑾把行李一甩就跑了出来,一看,是几位阿富汗军人在打球,基本上不会打,就属于拍子都没握对的,然后我就过去了。刘瑾加入了他们,但他拿到球拍的一刹那也有点惊讶,是一个叫强生的中国牌子,我根本没有听说过,后来回国跟圈里的球友摆起,他们说,真的有这个牌子,10多块钱一副,那种文化用品商店里有卖的。那羽毛球也不是真的羽毛的,而是小时候用过的塑料球。不过,在战地打羽毛球的经历,依然是刘瑾职业生涯里,很炫酷的一段插曲。

两次去战地,刘瑾没有遭到任何伤病,连擦伤都没有过,我觉得这种自我保护能力,也得益于羽毛球。打羽毛球这么多年,教会我胆大心细,一直很耐心、仔细地寻找机会,但机会到来的那一刹那你必须抓住,抓起就是一拍子,拿下!

最让他难忘的另一个战地瞬间是他差一点就被爆头。“2002年,我去拍武装冲突,在公路旁的一个路基边边上趴到,拍交战,我用长镜头朝枪声方向扫,扫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武装分子正拿到AK47对准我,我按下快门的瞬间,感觉到他也扣动了扳机,当时我什么都没注意到,因为全神贯注在拍摄,几秒钟后才感觉到一发子弹打在了我身边一米内,然后那个时候才吓得一身冷汗。

10多年后,再次谈论起战地记者的日子,刘瑾的感悟是,拍照和打球真的有相似之处。选手一拍一拍地寻找机会,保存实力,但有了机会,确实要一拍致命,而拍照的时候,很多好照片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要有这个自信按下快门。

搭档林丹是头一回

喂个球,也要模仿李宗伟

和林丹拍摄新广告,其实是一个朋友牵线搭桥的,刘瑾一听觉得这事儿比较有趣,就答应了。其实刘瑾之前也和林丹打过球,我在北京的时候,加入了媒体队,经常有机会到国家队去训练,去的时候如果队员没有走,或者训练得不太累,就会招呼他们一起打打球。川籍国手韩利经常和刘瑾过招,我拼尽全力可以一局拿个510分嘛,她肯定没尽全力,然后有时候还笑我,刘叔叔今天可以哦,还鱼跃了不过,给林丹搭档拍摄广告和喂球,那还真的是第一次。

拍摄当天,林丹和谢杏芳走进拍摄现场发现搭档是刘瑾,两人的表情都有一种原来是你的感觉。而细心的刘瑾特意准备了一些以前拍的林丹的照片,拿给林丹看,也算搭档之间有一个交流和熟悉的机会,那天拍的时间很长,林丹也比较疲惫,整个拍摄组感觉都比较压抑。然后我就想活跃一下气氛,就打了李宗伟最有名的正手劈斜线杀球,然后还一边喊,李宗伟来啦,李宗伟又来啦!林丹一下子就被逗笑了,整个拍摄组也松了一口气。

拍摄结束,刘瑾还当了林丹的手替,补拍几个发球贴网过或者把球发到网上的那种镜头。说起和林丹过招的感觉,刘瑾感叹,他完全没有加速,(球的)速度和比赛的时候完全没法比,而且动作一致性太好了,刚开始几个球根本莫法判断。

最近,刘瑾的身份也有了变化,他开始当起了羽毛球私教。其实是很偶然的机会,因为自己学了那么多,一路上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帮助,交流以后,很愿意跟别人分享,如果在以前,我觉得自己打得好就够了,也不咋理人,但现在很喜欢分享一些体会,毕竟,自己也是这样慢慢琢磨过来的。因为这份愿意分享的心,让刘瑾成为了一名羽毛球私人教练,我觉得我的最大优势是,作为一名业余选手,很了解其他爱好者的感受,可以很直观、具体地把这种感受描述出来,比如,我教他们拉球,就会让他们去找一种拉满弓的感觉,这种比喻很形象,他们至少就明白了,不能缩手缩脚,架势很重要。

在瑞士工作的那一年,刘瑾当过业余球手,参加了巡回赛,还拿到了年龄组排名第五的好成绩,而如今,谈到自己和羽毛球的未来,刘瑾说很满足现在的状态,“Enjoy就够了。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陈甘露

记者眼中的刘瑾/

一位超级嘴嚼的超哥

作为文字记者,以前总是很羡慕摄影记者,啪啪啪拍了照片,把图传回去就OK了,而文字记者往往是比赛结束工作才开始。直到认识了瑾师,才明白摄影记者也很苦逼。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羽毛球口被四川话占领——国内权威羽毛球媒体和几个网站的羽毛球记者里,有不少川渝籍。遇到大赛,川渝人都会凑一桌,连吃个工作盒饭都要摆很久的悬龙门阵。但是,瑾师通常是要摆完了才来,盒饭都冰欠了,刚刚把图传了,刨两口嘛,晚上的比赛要开始了。

晚上,文字记者稿子都写完了,瑾师都还没收工。每次都要过了十二点,他才拖着箱子慢慢从记者间走出来,走嘛,走嘛,吃烧烤!瑾师说,自己连续拍摄羽毛球比赛的最长经历是12小时。最多中途就上个厕所换个卡,刨口饭。

用四川话来说,刘瑾是个超哥,而且是个嘴很嚼的超哥。他摆的龙门阵,总是很形象生动,有盐有味,有他在的烧烤局、火锅局,一直欢声笑语。不过,关于他自己的最大段子是,他是无冕之王,因为就算他的羽毛球水平再高,但他连个媒体杯冠军都没得过。有一年苏杯举行媒体赛,作为绝对冠军实力的他,男双首轮出局,男单也没夺冠,仿佛只拿了一个混双冠军。那次挫败后,他特意回成都、重庆走了一转,据说,横扫了川渝两地业余圈,心中才稍微了然。

2010年广州亚运会,媒体工作间里突然瞄到会刊封面:林丹打着光胴胴,激动得紧握双拳。看到这张照片,心里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瑾师拍的哦。拿起报纸一看记者署名,果然。你的羽毛球照片算不算全世界最好的嘛,至少世界一流嘛?面对这个问题,刘瑾没有任何犹豫,张吧张的,其他人可能还是有出彩的,但如果要说综合实力,肯定是哦,因为我懂羽毛球。”“那你算不算媒体人里面球打得最好的?”“肯定三,公认了的。”“最好成绩呢?”“北京媒体杯男单第二名,输给了一个小娃儿。听完,忍不住笑了,依然不是冠军。

刘瑾最欣赏的球手是李宗伟,从这一点来说,两人的命运也有几分相似,虽然,两人的水平和影响力远不在同一个级别,但就单纯地从男人的奋斗和战场来说,有那么点相似。

上周的某天,点开了《羽毛球》杂志微信公众号,一看,里面和林丹搭档的那位朋友,正是瑾师,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采访过许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虽然和他们相比,瑾师只是一枚小咖,但作为媒体同行,他丰富的职业经历、对专业的极度热爱和近乎疯狂的付出、以及他登峰造极的嘴嚼水平,足以让他成为一名大咖。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陈甘露

 

热点 . . .

离成都最近的春天 走进幸福城市——西昌
离成都最近的春天 走进幸福城市——西昌
陈朝先会见四川省网络舆情中心主任杨全新
陈朝先会见四川省网络舆情中心主任杨全新
成都第一峰——西岭雪山
成都第一峰——西岭雪山
阿坝若尔盖:中国最美的湿地
阿坝若尔盖:中国最美的湿地

最新 . . .

· 四川省期刊协会线上线下开年会
· 保供稳价保质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战疫情 保出行 云南机场马力全开
· 四川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培训班在成都
· 范长江铜像揭幕仪式在四川内江举行
· 国徽在哪儿法庭就开在哪儿
· 记者手记:我在长宁,平安!
· 媒体融合发展峰会在成都召开
· 四川省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开展
· 弘扬工匠精神 建设技能四川
· 全国环保新媒体联盟成立
· 郑二发师徒书画作品晋京展开幕

相关 . . .

· 四川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
· 离成都最近的春天 走进幸福城市——西昌
· 内江隆昌昨日下午发生3.7级地震 震前1分
· 培训 2012四川“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名单出
· 陈朝先会见四川省网络舆情中心主任杨全新
· 日本电视台在四川拍摄旅游文化纪录片 都
· 成都第一峰——西岭雪山
· 阿坝若尔盖:中国最美的湿地
· 2016年 泸州城市低保450元人均医疗救助
· 电影《一球定乾坤》在攀枝花开机拍摄
二维码 二维码                              友情链接 | 诚聘 | 版权与免责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不良信息举报:010-85894419   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