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籍修复师修书像绣花 全省不到50人2015年04月 作者:谭曦 张磊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xwpxxw
简介:
修复古籍
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谷雨前后的成都变得炙热起来,午后热辣的空气让人有些心神不宁。90后古籍修复师蔡鑫,安静地坐在成都博物馆文保楼3楼的工作台前,他的面前是一册清朝 ...
内容:
修复古籍 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谷雨前后的成都变得炙热起来,午后热辣的空气让人有些心神不宁。90后古籍修复师蔡鑫,安静地坐在成都博物馆文保楼3楼的工作台前,他的面前是一册清朝同治年间刊印的乾隆汉文版《大藏经》。泛黄的书页千疮百孔,对着窗外的阳光斑斑点点,残破的页面好像一碰就会碎掉。蔡鑫小心翼翼地用毛笔蘸上特制的糨糊,刷在破损的位置上,将专门的补纸贴在上面,抚平后,再将多余的纸小心撕去。 “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因为材质的原因,很难有古书籍能经受岁月的考验而保存完好。虫蛀、鼠啮、霉蚀、粘连、酸化,都是古籍最常见的损坏。传统修复方法,主要是用纸张和糨糊手工修补,一名熟手一月能修复一本古籍就算快的了。 3年来,蔡鑫修复的古籍不到100册。遇到已经碳化、残破度达到一级的古籍,全部补齐一页都要10多天。蔡鑫耗时最长的一次是,2个月才修复完一册。 “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程中,蔡鑫真正体会到师傅当年领他进门时讲这句话的意义。 补纸如果比书页长的,修复师需要用剪刀将多出的部分剪掉,这也需要很好的剪功。 修旧如旧 要用仿古纸,最贵一刀数千元 蔡鑫说:“我从小就热爱传统文化,喜欢看书。”学机电制造专业的他,告别了隆隆的机床声,踏进修书这行。“我们每月的工资也就2000多元。一旦你坐在工作台前,纷繁嘈杂的世界一下就变安静了,仿佛时间也走得慢了。”每修补一页古书,如同完成一次与古人的对话,这是让他最享受的地方。 修复通常要经过揭、脱、补、托、裱、衬等工序。加上消毒、除尘、装订、写修复日志等,经过几十道工序,修复才算告一段落。 “虫蛀小洞,这样的修复算是小儿科。”蔡鑫说,最难修复的是已经成“砖头”的古籍,连分页都很难,基本上就像一块板砖。遇到这种顽疾,千万不能心急,只能用蒸的办法。将书放在蒸笼内熏蒸,每隔15分钟揭开蒸笼一次,看能否把书页剥离。如果无法剥离,继续再蒸。如此一页一页剥离,周而复始。 修旧如旧,是对每位修书人的最高要求。要达到这一标准,整个修复过程不能使用含有任何工业元素的胶水和纸张等,必须用全手工制作的仿古纸。纸张的厚度、酸碱度、纤维长短,都有严格要求。 为适应各种古书的修复,每次要选择尽量接近原书的纸张。蔡鑫所在的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常备了几十种仿古纸,最贵的纸张,一刀高达数千元,为的就是修旧如旧。 /小知识/ 保护家里的古籍 专家教3招 温润潮湿的四川盆地,自古是藏书大省。如何保存家里的古籍,古籍修复师彭德泉提出了3点建议: 一是古籍不要与现代的书籍存放在一起,因为古籍使用的是无酸纸,现代书籍使用的是有酸纸,长期交叉存放,容易造成纸张酸碱中和,减少古籍的存放年限。 二是防虫、防霉。古籍也需要通气,保存书籍最好用有防虫功效的樟木箱柜,必要时可以把古籍放置在阳光下晾晒。 三是要勤读古书,古书籍也需要经常翻阅。由于人体手指细菌很多,翻阅的过程中最好不要用手指接触古籍书页。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友情链接 | 诚聘 | 版权与免责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