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四川首页 >> 四川写作 >> 让青春因奋斗而美丽——记万源市教育局优秀宣传通讯员马发海
让青春因奋斗而美丽——记万源市教育局优秀宣传通讯员马发海
2015年06月 作者:陈浪 来源:四川新闻网 责任编辑:xwpxxw
简介: 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位体贴入微的“良师益友”;在群众眼中,他是一位热心肠的“帮忙先生”;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敬业奉献的“工作奇人”。他的名字叫马发海,今年32岁,现为万源市教育局优秀宣传通讯员 ...
内容: 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位体贴入微的“良师益友”;在群众眼中,他是一位热心肠的“帮忙先生”;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敬业奉献的“工作奇人”。他的名字叫马发海,今年32岁,现为万源市教育局优秀宣传通讯员。他曾经被评为万源市2011年度、2012年度教育宣传先进个人,四川教育网2013年度优秀信息员,2014年度《达州继续教育》优秀通讯员。他为梦想不懈奋斗的故事令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早有耳闻。 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 被上派万源市教育局工作之前,马发海曾在学校任教过12年。12年的时间里,他多次主动到村小工作,并多年担任村小两级复试班级的班主任。因工作需要,回到中心学校任教的日子里,他一直乐于服从学校的安排,勇挑重担,常常主动承担起全校最重的课时量,并尽职尽责地完成学校交代给他的其他一切事情。 在教育学生时,马发海总是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总是能够随时随地地站着学生的角度替学生作想,急学生之所急,并及时尽自己所能解决学生之所需。课上,他总能结合自己多年刻苦学习总结得出的知识与经验,创造出让学生轻松乐学的氛围,不仅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还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课下,他与学生打成了一片,和学生一起打球、做游戏,带学生到校内校外体验生活、观看风景,并现场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写散文、写诗歌……他真正成为了自己班级甚至相邻班级学生的良师益友。 “您教我们那一学期给我们留下的回忆太多了,记得最多的就是我们两个班一起听故事。您还在下课后,让我们围坐在操场上,给我们全校的学生讲过故事呢,好有勇气哦!要是让我现在给全校学生讲的话,总会觉得有点儿胆怯的!”马发海的学生曹玉琼现在已经成为万源市大竹小学的一名教师,回忆马发海教她时的点点滴滴,一直印象深刻。 1994年农历5月出生的青年诗人朱光明也曾经在马发海任教的往川坝村小复试班级就读。朱光明常常对马发海说:“马老师,我现在都清清楚楚地记得,你教我们那时,常常自己掏钱给我们一背篓一背篓地买来作文书和作文杂志,发给我们,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有几本作文书看。我们父母舍不得花钱买草稿本给我们用,也是你慷慨地给我们一人一次四五本地买来发给我们。离开你过后,我这辈子还没有碰到第二个能像你那样自己掏钱买那么多书给全部学生看的老师呢。” 在马发海的QQ空间里,随时可以见到十分旺盛的人气。从空间里得知他有文学作品或新闻发表时,他教过的学生总会成群地前来围观祝贺。“马老师,有才!赞赞赞……”这是学生何晓燕对他发表作品的评论;“厉害!向您深深地学习!”这是学生贺远婷对他发表作品后的真心感言;“写得太好了,老师您的写作水平比以前更厉害了。恭喜恭喜哈!”这是学生谢礼普对他发表作品的祝贺;“老师,我真觉得您太棒了,向您看齐!”这是学生陈丽得知他发表作品多如牛毛后表达的由衷钦佩。 群众眼中的“帮忙先生” 在马发海居住的沙滩镇街道,街坊四邻最喜欢喊去帮忙的人,莫过于马发海了。他一直是家乡父老乡亲眼中的“帮忙先生”。 “马老师,我晓得你最好喊,你快点儿来帮我一起把床头柜调换一个位置嘛。”卖家俱的丁仕琼常常这样找他帮忙。“发海,我家电脑里安装的那个八哥打字练习法好像又出问题了,等会儿你和我一起去我家里帮我弄一下哈。”在私人医院工作的医生叶余忠常常这样喊他帮助解决困难。“小马,我家电脑的反应太慢了,你去给我看看是什么原因哈!”榨油坊的坊主唐兴华总喜欢这样去找他。 “海娃,我手机里的短信又堆太多了,我又老眼昏花的,还是又要你帮我删一下哦。”老家的大婶龚有美常常找他删除短信。“海娃,我家里的电视又收看不到节目,你有空又回来一趟,给我收拾一下哈!”老家的大叔钟光太常常通过电话找他帮忙。 当平时碰上有人遇到困难,热心肠的马发海常常会及时伸上援助之手。耐心地帮迷路人指路,帮抱着孩子的老人捡起孩子掉下的玩具,帮推人力车的人在上坡时搭上一把力,提醒素不相识的小孩子保护视力,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他却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做着。 同事眼中的“工作奇人” 在同事眼中,马发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工作奇人”。 马发海常常说:“做一件事,要么一开始就不去做,要么就想方设法把它漂漂亮亮地去完成。”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去做的。因为对工作的极端认真负责,很多时候,当别人已经下班,轻松惬意地呆在家中玩乐时,他却仍然呆在单位办公室里不停地忙来忙去。 有人问他,你常常这样在单位加班,一定会感觉很苦很累吧?谁知他却淡然一笑:“呵呵,那不过是你们的一个错觉而已。我不但没有觉得苦和累,反而感觉这样的日子过着让人倍增充实呢,青春也许就会因为我这些一点一滴的努力和奋斗而变得更加美丽精彩了!” “小马儿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右手骨折住院后线都没有抽就来单位上班了!他手上还包着纱布,却一心只担心工作会被耽误,就坚强地来上班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战士上战场一样的‘悲壮’。你再看看他在《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散文诗》这些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文学作品,一年就在近二十余种地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新闻作品近两百篇,你就能够感受到他这份以单位为家,几乎天天加班的‘悲壮’价值所在了!”教育局机关党支部书记提到马发海,总是赞不绝口。 “热烈祝贺兄弟,你把万源教育的整体发展及精神做了全面深度传播推广。因此你的报道作品比个人文学作品更具深远意义。”对马发海2014年发表新闻作品的成绩,蜂桶小学副校长廖晓峰这样评价道。 “在我们单位小马的身上,真是有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存在的!他在我们单位一直都很辛苦,长年累月都在加班加点不停地干工作,却从来没有一点怨言。在我的印象中,他时时刻刻都做到了服从整体,服从组织,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罗锡全多次在全局职工会议上这样公开表扬过马发海。
|